辅导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辅导员风采>>正文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展示——中文系构建“353”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2017-11-27 15:11 王志强  审核人:

构建“353”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申报说明

 

201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从中我们明显感到,家庭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政府对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影响的强调。因此,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过程中,加强家校联系合作,势在必行。但是,大学生生源地域分散,导致家校联系不同于小学、中学一样方便,高校传统的家校联系合作教育理念和模式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渐感吃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创新理念,打开思路,做好家校联系教育工作的模式创新;如何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说服家长对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并投身参与;如何通过家校联系,合作教育,促进校外实习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如何通过家校的努力促进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为此,锦州师专中文系在总结以往家校合作育人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353”家校联系模式,积极创新,积极探索,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主题与思路

家校合作作为一项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他的前提一定是双方的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但在以往的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家校合作往往是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才和老师临时形成联盟,教师通过借助“传唤”的方式,要求家长协助教育学生。另一角度,在高校家校合作活动实践中,以学校为源头的信息向家庭单向流去,这就出现了“交流”被“灌输”取代、“沟通”被“传达”取代的局面,难以形成家长和教师真正的双向交流。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家长是希望和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表现,共同商讨合作育人的方式方法。但是,他们并不能确定身边有没有高校家校合作的组织,这也就意味着,在高校家校合作组织方面,学校仍旧十分匮乏。有效组织的协调与沟通并未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作间形成,需要进一步为家长和教师加强高校合作组织有关知识的学习。

根据前些年的工作经验,我们总结了“353”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即三个层面、五种途径和三个阶段。具体是指针对家长中的三个层面,即家长个体、家长代表委员会、全体家长,借助传统书信、现代通讯、地区家长会、上门家访和邀请家长参观学生就业实习单位的五种途径,助力大学生在校内学习、校外实习和毕业就业三个阶段成长成才的合力育人模式。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本项目,是在前些年中文系家校联系、合作教育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家校联系方式,针对不同的学情、家长年龄结构、区域差异等,分别设计了家校联系反馈机制。例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的学生,采取入户家访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协同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家长普遍关心的学生培养问题,重大决策问题,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委员会发表意见,形成双向互动;对于家庭居住地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组织异地家长会,同家长进行政策宣讲、学情个别沟通;对于大部分急需了解学校就业等政策的家长采取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进行宣讲,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校的政策和动态。

本项目在2014年启动,并在中文系2014级同学中率先启动实施。2014级学生已经按照活动计划完整实施了三个阶段的全过程,其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一)个别沟通:2014级共228名同学,辅导员与家长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单独沟通超过千人次,实现了全体家长100%电话联系、100%书信联系、70%微信、QQ联系的覆盖率。就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心理、人际交往等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家校合作育人培养。

(二)实地家访:三年间,辅导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共实地走访2014级同学18户(名单见支撑材料),足迹遍布省内7个地区,交流地点的转变,更深入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送去慰问和关怀。

(三)家长代表委员会:由15位不同地区的家长组建的2014级家长代表委员会,参与学校政策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收费等决策7次(具体详见支撑材料)。例如,代表委员会通过微信群,就学生的系服订购、学生班级班费自主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意见,参与到我系的日常管理中,促进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效性。

(四)家长会:针对2014级同学,我系一共召开了三次家长会,分别是2014年9月的新生入学家长会,参与人数134人;2015年1月在葫芦岛召开的葫芦岛地区家长会,参与人数27人;2017年1月在朝阳召开的朝阳地区家长会,参与人数41人。三次家长会上,就学校概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专业发展、实习就业等情况向家长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回答家长关心的实际问题,对个别学生的情况又与家长进行了单独的沟通。

(五)邀请家长实地走访学生的就业实习单位: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求学,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毕业后能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很多家长又不了解未来工作的内容、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在学生就业实习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消极的影响。为此,我系分别在2015年12月和2016年6月,邀请6位学生家长分别到锦州义县和河北廊坊,对我系的民办教育就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就业基地进行走访考察,让家长清楚自己孩子未来的工作内容和就业前景,并把这些家长走访后的感悟,通过家长会、微信、QQ等方式,传播给其他的学生家长,使沟通更有说服力。

(六)面向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最有效手段,是现代通讯手段无法比拟的。2014级同学在校的三年间,我们一共向全体家长发送《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三次、发送成绩单及学生在校表现四次。三次《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分别是2015年10月的《致2014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些问题,辅导员还针对每一名学生入校一个月的表现情况,在信中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第二封信是2016年3月的《致2014级即将实习的学生家长一封信》,就学生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如何选择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进行了沟通,辅导员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给家长提出了实习的建议;第三封信是2017年6月的《致2017届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首先感谢全体家长在三年中对中文系工作的支持,也给家长提出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建议,最后,我们也向全体家长庄重地承诺“一次中文行、一生中文人”,学生在锦州师专中文系接受一次教育,我们会对学生一生负责,学生毕业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学生无论何时失业,我们都会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

(七)校外实习期间:针对高职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时间较长的特点,我们还将家校合作育人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实习期,加强实习期间学生表现与家长沟通汇报的反馈机制,对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家校合力帮助。

(八)学生毕业后:我系在2013年提出了“一次中文行、一生中文人”的承诺,2014级同学在2017年毕业后,陆续有16位同学的家长与我们联系,希望给孩子再介绍一份工作。截止到2017年11月10日,我们已经为其中的14名同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同时,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来检验我们的学生培养质量,形成了有一个家校合作的反馈渠道。

此外,该项目在中文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学生中正在实施。三个年级目前已经达到了家长电话沟通覆盖100%;微信、QQ等现代交流方式覆盖90%;召开新生家长会、片区家长会4场;辅导员家访学生22户;分别组建了13人、15人和15人的2015级、2016级、2017级家长代表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考察就业实习单位5家;发送《致家长一封信》4次,合计近千封。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第一,本项目通过对家校合作教育实践领域以及对应主体的梳理和界定,以家访、异地家长会、QQ群、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在宏观层面创新了家校联系方式;同时在微观层面的家校合作具体“战术”分析,使得研究紧扣解决问题的主题,取得了家校合理育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目的。

第二,家校合作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个体。家庭和学校合作教育,一方面要提升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校外实习实训期长、加强家校联系、合作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进行有效探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第三,问题对策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分主客观两方面,直击对策的核心。一是强调学生、家长做到知行合一,而辅导员则务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二是高校要在家校联系、合作教育主导过程中,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重点突出制度的设计和建设,使项目实践具有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加强家校合作的内涵建设。家校合作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彼此配合的教育互动活动,下一步要在家校合作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转型背景下家校合作的开展方式、参与程度、合作内容和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高校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二)拓展家校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邀请家长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家长在子女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影响很大,家长还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脾气秉性、学习习惯、生活态度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父母提供的校本课程内容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常态、也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达到成长成才的教育效果。同时,增加家校合作反馈机制的研究,增强学校教育的开放性。

(三)努力改变家长参与度低、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认真聆听家长的反馈信息,尽量完善合作制度,扩大学校对外界教育资源的开放力度,随时欢迎家长以各种方式参与合作并反馈信息。

 

关闭窗口